导读:目录.1. 写作前.1.1. 有好的信息.1.2 写作不是学习.1.3 了解你的受众.1.4 做好准备.1.5 趁热打铁.1.6 快速进入一个主题中.2. 写作时.2.1 提纲挈领.2.2 内容优于润色.2.3 让文字可以略读.2.4 提供摘要.3. 写作练习.3.1 持续写作.
目录
如果感觉无话可说,那么首先要做到去接触某一个主题,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的信息。
写作能够测试自己对某个主题的理解和掌握,是一种输出形式,但是作为学习方式来说较为低效,不如阅读、看视频、看博客效率高。
想象一个具体的人,向他解释一些东西,需要准确了解受众的需求。
写作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力,因此需要做好准备,避免分心。
刚刚完成某一任务之后,自己写作的时候,能够清晰描述背景,回忆细节,写作效率更好。
所以在两个任务之间,可以尝试对上一任务进行写作。
上下文(背景知识)的加载需要付出精力,为了实现上下文的加载,可以尝试:
写作之前,可以先列出提纲,然后再进行填充,这样可以避免写作过程中的分心,也可以避免写作过程中的遗漏。
大纲是作者和读者都有目共睹的文章脉络,就像故事线一样,是很重要的文章组成部分。写一篇文章应该先写大纲,然后再填充内容。
在写作的时候,我们容易被文章格式、博客风格、部署文章的问题干扰,
但是在完成内容之前,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,确定大纲之后,第一步就是完成自己的文章内容,确定没问题之后再操心后续的风格润色和文章部署。
在网站上,用户的注意力很短,需要短时间内展示文件价值,把大纲、关键内容设置在突出位置。提供章节标题和列表
总结文章内容,交代背景,总结论文。
在写作的最后再总结摘要。
培养写作能力,重视数量而非较高的质量,每周都坚持输出。
写短文档练习写作技巧,例如电子邮件等等。
在完成大纲、完善故事线之后,可以对文件获得初步反馈,从而尽快发现故事线缺陷,避免在写作过程中浪费时间。
初稿完成之后给目标受众人员,获得反馈,审视自己的工作。
参考博客-1
上一篇:性能优化的一般策略及方法
下一篇:正则表达式